应用型大学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为例
2025-11-03 点击:16 次
| 作者: |
宋文炳 ,等 |
| 作者单位: |
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
| 摘要: |
产业学院的出现,是应用型大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
举措。文章以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中国大唐袜艺学院为例,探讨了应用型大学产业学院
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袜艺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存在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缺失行业主体深度参与、学生考核评价主体维度单一、教师
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企业协同育人动力不足、校企沟通协调机制
缺失、产业学院管理机制缺陷及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缺失。对此,文章提出了坚持“双主
体”协同育人理念、重构课程体系、完善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及与行业共育“双
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等改革路径,为应用型大学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
借鉴。 |
| 关键词: |
应用型大学;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 |
| 中图分类号: |
G642 |
| 基金项目: |
2024年高等教育研究项目“应用型大学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05251700093);2023年度绍兴市高等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工科背景下结构力学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SXSJG202330);浙江省普通本科 高校“十四五”第二批教学改革项目“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智能建造技术在土木工程教育中的创新应用改革与探索” (JGBA2024764);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