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科教文汇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科教题词
编委会
栏目导航
在线期刊
期刊征订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当期封面
2025年第12期(...
2025年第11期(...
2025年第10期(...
2025年第9期(总...
2025年第8期(总...
过刊浏览
2025年第12期(总第636期)
2025年第11期(总第635期)
2025年第10期(总第634期)
2025年第9期(总第633期)
2025年第8期(总第632期)
2025年第7期(总第631期)
2025年第6期(总第630期)
2025年第5期(总第629期)
2025年第4期(总第628期)
2025年第3期(总第627期)
友情链接
安徽大学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详细信息
从译者“隐身”与“显形”看译者的主体性
2014-07-16 点击:628 次
作者:
王晓蕾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随着“译者隐身”概念的提出,很多人将译者“可见性”与译者的主体性联系到了一起,认为“隐身”抑制了译者的主体性。本文将结合本体性的内涵,分析译者“可见性”与其主体性的关系,从而说明不管译者选择“隐身”还是“显形”都体现了其主体性的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不会因其在译文中“透明”还是“可见”而受到抑制或凸显。
关键词:
隐身 显形 归化翻译 异化翻译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H315.9
基金项目:
下一篇:
从功能对等角度论杜甫《月夜》英译
上一篇:
英汉致使动词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