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科教文汇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科教题词
编委会
栏目导航
在线期刊
期刊征订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当期封面
2025年第12期(...
2025年第11期(...
2025年第10期(...
2025年第9期(总...
2025年第8期(总...
过刊浏览
2025年第12期(总第636期)
2025年第11期(总第635期)
2025年第10期(总第634期)
2025年第9期(总第633期)
2025年第8期(总第632期)
2025年第7期(总第631期)
2025年第6期(总第630期)
2025年第5期(总第629期)
2025年第4期(总第628期)
2025年第3期(总第627期)
友情链接
安徽大学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详细信息
堂吉诃德形象新论
2015-04-16 点击:432 次
作者:
冯文荣
作者单位: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二中学
摘要:
作为一个在经典文本出现的经典形象,对堂吉诃德的研究一直就是长盛不衰的,然而以往在对堂吉诃德进行研究时,总习惯于用一种反封建的视角去看堂吉诃德的战斗形象,同时习惯于用同类比较的眼光去看他的狂人形象,本文将利用人类学与主题学的方法分别对堂吉诃德的斗士形象与狂人形象进行分析,进而由这两个形象引出堂吉诃德的自残性心理特征,最终再由这种心理特质去解释出现在他身上的反抗精神。
关键词:
典型 自残性 斗争性 狂人形象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下一篇:
从现代汉语复音词反观古代汉语“同义...
上一篇:
试析东坡的快乐——林语堂《苏东坡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