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科教文汇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科教题词
编委会
栏目导航
在线期刊
期刊征订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当期封面
2025年第12期(...
2025年第11期(...
2025年第10期(...
2025年第9期(总...
2025年第8期(总...
过刊浏览
2025年第12期(总第636期)
2025年第11期(总第635期)
2025年第10期(总第634期)
2025年第9期(总第633期)
2025年第8期(总第632期)
2025年第7期(总第631期)
2025年第6期(总第630期)
2025年第5期(总第629期)
2025年第4期(总第628期)
2025年第3期(总第627期)
友情链接
安徽大学
详细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详细信息
汉语“1+2”动宾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机制
2015-04-16 点击:489 次
作者:
赵玲轩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及国际交流学院
摘要:
惯用语是比喻性语言的一种,“1+2”动宾惯用语占汉语惯用语的较大比例,但专门对这一结构类型的研究还不多见。传统的方法仅仅对惯用语进行句法特征和意义关系的研究,这是远远不够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把Talmy的力量-动态理论引入到分析“1+2”动宾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机制中,看惯用语隐喻的理解是如何在心理力量相互作用下发生的。
关键词:
“1+2” 动宾惯用语 隐喻理解 力量-动态理论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下一篇:
左江流域音乐资源在广西高校音乐教育...
上一篇:
从现代汉语复音词反观古代汉语“同义...